蒙頂甘露茶是傳統名茶,古稱“鉆林茶”,是我國名茶系列之一,屬于綠茶。
蒙頂甘露茶產于四川峨眉市的好貨,因為峨眉有“紫鳳霧鎮”之名,所以受霧嵐浸潤的茶取名為“甘露茶”。
名茶歷史
據史料記載,峨眉種植茶葉始于漢代,于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東晉時期,高僧慧遠將土生茶培育成家茶,且參禪之前需要種茶、采茶。
唐宋兩代時期,蒙頂甘露茶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瞇。家喻戶曉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居住于峨眉香爐峰。宋代詩人周必大寫有“淡薄村村灑,甘香院院茶”詩句。
北宋時,開始被列為貢品。
明太祖朱元璋曾屯兵在峨眉天池峰附近,因此朱元璋登基后,峨眉的名望更為顯赫。蒙頂甘露茶的大量生產正是從明代開始的,很快便聞名各地。明萬歷年間的李日華曾作詩《紫桃軒雜綴》,即云:“國廬絕頂,產茶在甘露蒸蔚中,j有勝韻。”
新我國成立后,朱德同志對蒙頂甘露茶也倍加稱贊,并作詩一首:“蒙頂甘露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長生不老法。”
質量特征
由于峨眉氣候涼爽,霧氣繚繞,陽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蒙頂甘露茶芽肥壯,翠綠多毫,條索緊結,香氣鮮爽,滋味濃醇甘甜,湯色清亮,葉底嫩綠齊整,是綠茶中的佳構,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盛名。
品種等檔
蒙頂甘露茶因采摘時間的不同劃分為明前茶、清明茶、雨前茶、谷雨茶、夏茶、秋茶。
從質量等檔來分,有上上、一檔、二檔、三檔。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峨眉的春茶是越早越貴。春茶相對夏茶來說葉片較小,不易采摘,做成干茶需要的鮮葉量更大,且茶香和質量要優于夏茶,所以價更昂貴。上上、一檔茶都是春茶。而夏茶采摘數量大,氣溫又促使了茶樹生產太快,讓茶葉的質量有所下滑,不如秋茶的鮮嫩。
采制過程
蒙頂甘露茶優異的質量不但是因為它有著適宜的當然生長條件,而且還有著不斷完善的加工工藝。蒙頂甘露茶在炒制前先將采摘的鮮葉攤放4~5個小時,再進行茶葉的炒制。它的炒制工藝大致分為殺青、抖散、揉捻、初干、搓條、顯毫和再干等7種工藝,比較后要篩分細選才可以為成品干茶。
選購
蒙頂甘露茶具有葉肥汁多、芽葉肥壯、色翠多毫、鮮香醇厚、經久耐泡等特點。
假茶或高仿的蒙頂甘露沒有這些特征,尤其是沖泡兩次后就無色無味的
可能是仿品。若仔細觀察茶湯,蒙頂甘露茶的茶湯清澈明亮,色澤如淪茶,卻比淪茶清淡些,青翠如玉。細細品味又如龍井的清香,卻比龍井茶味更為醇厚濃郁。
儲存方法
干燥儲存法是延長蒙頂甘露茶有效期和茶葉保鮮的比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
生石灰儲存和木炭儲存這兩種傳統的干燥儲存方法也比較適宜蒙頂甘露茶的保沖泡方法
蒙頂甘露茶外形“條索粗壯”,沖泡時采用“上投法”較佳。上投法就是先放水、后置茶,一般用于沖泡檔次的蒙頂甘露、碧螺春等類的多毫且j易下沉的名優茶。尤以紫砂壺為宜。
溫杯、溫壺:將茶杯和紫砂壺用約90℃的開水沖淋,使茶杯、茶壺受熱均勻。
放水:先在紫砂壺中沖進三份二的水,以93℃的水溫為宜。注水量為46杯水量為宜。
投茶:將9~12克的蒙頂甘露茶,用茶匙放入紫砂壺中。
沖洗清茶:洗茶講究一個凈字,將95℃左右的開水加入紫砂壺中,使茶香叫醒。
泡茶:將沖洗茶水倒去,注入95℃的開水,大約泡2~3分鐘。
品茶:待茶香味析出,就可以觀茶形、聞茶香、品茶湯。
泡茶的比較高境界是能泡出茶本身的特點,如蒙頂甘露茶的醇香、清香、白蘭幽香等各種味道,
喝到嘴里醇厚濃郁,清爽香甜,只覺得茅塞頓開、神清氣爽。
注意事項
蒙頂甘露茶葉厚汁多,茶湯較濃,壺為宜。沖泡時蒙頂甘露茶與水的比例控制在1:50左右。蒙頂甘露茶沖泡的次數不宜太多,一般不能超過3次,頭次可溶物質泡出70%左右;第二次泡出30%左右;第三次泡出10%左右。同時注意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否則會破壞幼嫩的茶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