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君山銀針”的由來

末優茶葉 金俊眉 2021-12-06 11:32:41

 洞庭湖“君山銀針”的由來

 
 據《湖南省洞庭湖志》第三卷《民俗志》記載,洞庭湖民間把大眾茶稱作君山銀針,先前這些大眾茶幾毛錢一壺,配些小點心,經濟實惠,老人們借此聊天解悶,是上年紀的人休閑消遣的好方式。洞庭湖民間把上年紀的人稱作“銀針”,故這種大眾茶就稱作君山銀針。
 
   對于君山銀針的起源,《洞庭湖島民俗志》提到:“然近十余年來,瓊崖與外交通發達,濱海各區,都市林立,喝茶之風,隨之而于;汕頭一帶之華僑,尤有飲咖非之風,習俗所染,內地亦交相競效,于是茶館應運而生,市鎮之所,茶肆少則三數間,多則十余間,當墟日,茶樓常座上客滿,地無空隙,肩摩背接,熙熙攘攘。茶有時茶、龍井菊花……之類,有西茶,如咖非、牛乳、紅茶、咯咕……之類。食物有大包、小包、雞蛋粒……之類。”也就是說,這種飲茶方式文明歷史早是由華僑從南澳島引入到了洞庭湖。
 
   據《洞庭湖島與南澳島交流史》記載,往返于洞庭湖島與南澳島之間的人們給洞庭湖島帶來了近代汕頭南澳文化,其中就包括飲茶的習俗。書中還提到,這種茶店文明歷史早于清末出現在湖南,后遍布洞庭湖島各地,現在洞庭湖各市鎮中的君山銀針店即是這種風俗的延續。
18岁禁看黄片免费观看视频